洞见观点
Insights

洞见观点

首页 > 洞见观点 > 洞见 > 解码“十五五”规划思维:读懂上...

解码“十五五”规划思维:读懂上海未来五年的“关键牌”

来源: 2025.08.07 3

前言

立足新使命,擘画新蓝图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在这一重要节点,城市发展已步入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4年起,我司深度参与了上海多个区、街镇及特定领域的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与编制工作,涵盖了地区发展、产业发展、城市更新、人才发展和住房保障等多个维度。在与各级部门的紧密合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的规划工作需要更宏大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和更创新的方法。立足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从五个维度分享在不同类型规划编制中的一些思路与探索,以期为各界同仁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擘画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01

地区发展

立足区域协同视角

重塑核心功能与发展格局


核心思路: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更高站位探索区域格局分工与核心功能再造,是“十五五”地区发展规划的关键所在。


在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单纯的行政区划已无法定义一个地区的未来。例如,在为嘉定区安亭镇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其作为上海联动长三角重要门户的区域协同影响。规划思路不再局限于镇域本身,而是探索在主动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凸显自身发展特色,塑造地区竞合新优势。具体思路包括:

  • 强化区域协同,构建要素高效流动的开放格局。积极融入更高层级的区域发展战略,以交通、产业、生态等功能性廊道为纽带,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 聚焦比较优势,锻造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标识。精准识别自身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无论是智造中心还是科创中心,都应集中力量打造不可替代的核心功能,形成独特的区域名片。

  • 创新实施路径,打造产城融合的品质发展空间。规划不仅是发展布局,更是多元场景的营造。我们的研究建议通过更新+” 、“枢纽+”、公园+”等多元手段,促进“产、城、人”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活力迸发的品质空间,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

02

产业发展

拥抱新质生产力

构筑未来产业新高地


核心思路: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十五五”期间须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任务,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速转型。


上海提出工业用地保量控价,为实体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守住了宝贵的空间载体。如何用好这些宝贵空间,让新质产业落地生根,成为重塑竞争格局的关键。在为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十五五规划研究中,我们提出要紧扣的发展定位,深化构建传统+新质+未来产业体系。具体思路包括:

  • 坚持固本培新并举,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传统优势产业,推动“存量变革”;另一方面,紧盯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先导产业,培育“增量崛起”新动能,抢占发展先机。
  • 强化“链主”企业引领,深化产业集群生态。在当前招商难的环境下,我们认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强化“链主”企业的核心引领与放大效应。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构建开放式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其引力效应,精准开展“强链、补链、延链”招商,从而形成自主可控、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生态。
  • 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环境,激发内生动力。规划的重点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建设,更在于创新生态的营造。通过引入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搭建多元协同产业基金等方式,促进“四链”融合,让创新成果得以自由生长与高效转化。

湾区高新区新质生产力示意图

03

城市更新

问题导向为先

探索可持续城市更新模式


核心思路:从“点状更新”到“区域统筹”的模式转变,关键在于找准问题、聚焦重点、敢于创新。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更新是未来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任务。在徐汇、静安、浦东、闵行等十五五城市更新规划研究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城市更新不仅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进行综合考虑和整体谋划,更要真正破解工作难点问题不断探索城市更新创新模式和创新政策。具体思路包括:

  • 精准诊断,锚定更新行动的裉节问题。通过全面调研梳理全区城市更新的各项资源和发展诉求,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更新工作,深入剖析制约其深入实施的瓶颈,找准问题点和发力点,深入分析城市发展规律,系统谋划全区各项城市更新工作。

  • 战略聚焦,以重点区域和领域示范引领。要紧密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愿景,围绕功能品质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历史风貌保护等核心任务明确重点更新区域与领域。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标杆项目,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城市更新的整体质效。

  • 机制创新,构建可持续的实施保障体系。我们建议,应充分发挥区级城市更新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在机制体制、更新模式、更新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创新探索,完善属地化政策工具箱,为各类更新项目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闵行区友东路片区城市更新
04
人才发展
生态营造为本
打造全球英才引力场

核心思路:人才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生态的竞争,“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的重点在于构建一个能够更好引、育、留、用人才的全要素生态系统。


近年来人才作为第一战略资源的地位持续上升,全球各地抢人大战甚嚣尘上。在徐汇、闵行等人才集聚重点区域的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我们将目标锁定为“全球人才发展极的打造。规划思路不再仅仅关注人才引进的数量和速度,而是系统性地谋划如何通过平台赋能、品牌塑造、生态融合,让人才来得了、待得住、流得动、用得好。具体思路包括:
  • 给政策优生态提升人才服务能级。超越单纯的资金补贴,转向构建涵盖资金扶持、发展支撑、服务保障等的全方位、环绕式政策体系,让城市为人才不仅提供就业、居住等基础保障,还包括资源网络、开放平台、交流场景等的增值服务,让人才获得更多价值认同,推动城市和人才双向奔赴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畅通成长循环。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推动高等教育与重点产业集群联动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精准匹配,加强校企联动促进创新创业成果和人才价值高效转化,实现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无缝衔接。

  • 打造人才理想城,营造高品质生活范式。建功立业安居乐业都是人才关注的重点,需进一步打造人才所需的创业空间、居住空间、生活空间,完善教育、文化、商业、医疗、养老等各类服务设施供给,让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生活服务留住更多的人才。

大零号湾科创成果转化中心

05

住房发展

供需平衡为纲

构建住有宜居新格局


核心思路:“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需从侧重“保供应”转向“促平衡、优结构、提品质”,构建与城市发展战略、人口结构变化和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发展体系。


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的探索,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在为松江进行住房发展规划思路研究时,我们着重对人、房、地、钱要素联动进行了系统性思考,旨在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构建租购并举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具体思路包括:

  • 以需定供,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建议建立健全人房地钱联动机制,滚动编制住宅用地供应计划,引导市场主体开发与改善型需求、人才安居需求相匹配的差异化住房产品,防止大起大落。

  • 破除壁垒,建立保障房源柔性转化体系。我们的研究建议,应探索打破廉租房、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保障房之间的壁垒,根据不同群体的动态需求,建立房源的柔性转化和调配机制,最大化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保障效率。

  • 推动好房子好社区联动建设。新时期要将住房发展与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系统提升存量住房品质和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将智慧物业、青创服务、社区治理等融入住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高品质的宜居、韧性、智慧社区。

松江乐享公寓

结语

持续深耕,共绘蓝图

十五五规划的编制,是一项系统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深度参与者和专业服务者,我们将持续跟踪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一线实践,以专业智库之力,为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提供从专项研究-规划编制-资源对接-实施评估的全周期服务,助力地区高质量发展,共同绘就十五五的壮丽新蓝图!

——————————————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投资闵行、松江规划资源